录入日期:2016-8-5 整理: 中国书法家网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夏琳
人物名片
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跨世纪之星”荣誉称号,2007年当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50家。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画学会顾问、广东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广东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并担任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艺术顾问。
5月21日,“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幕,这是自2012年“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成功展览后的第三站展览。展览集中展示了当代著名画家许钦松对传统山水画既有所承继、又深具宏大气象的全新突破,更展现了其艺术探索的大视野、大胸襟与大修养。本次的上海展览集中展出许钦松的九十余件山水画经典作品。其中包括近几年的一批新作,而其中刚刚被广州艺博院收藏的鸿篇巨制《大岳涌云》,以及曾因被《舌尖上的中国》使用而引发知识产权风波的《岭云带雨》等巨幅水墨画作尤为引人瞩目。
这是许钦松第一次在上海办展览,他告诉记者,其实在上海办展览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潮汕地区就有大批美术青年到上海美专学习,得到黄宾虹、刘海粟等大师的耳提面命。抗战开始后,这批学生从上海回到潮汕担任美术教师,在他们的教育之下,出现了一大批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两地间的文化交流不仅使潮汕地区涌现出如孙裴谷、孙星阁、王显诏、刘昌潮、王兰若、陈大羽、方若琪、郑餐霞、林受益、李开麟等一大批海派艺术名家,同时也促使海派艺术在潮汕地区开花结果,成为海派画风的又一艺术阵地。而他自小就是在海派艺术的浸染下成长,海派艺术在传统文化的坚守与锐意创新的精神对他的艺术创作影响颇大。
为什么画“无人山水”? 唤起大众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从年少开始,许钦松便与山水画结缘,在此后的大半岁月中,山水画成为他寄托与抒发内心性情的工具。在他看来,当艺术家投入自身情感来抒写自然的时候,心境即会慢慢地跟山川互相交融。用纸、笔、墨穿梭描绘山川的同时,也会刻录下自己的人生百味,痛苦,无奈,兴奋、欢乐……这种情感上与山川的精神交融的体验,他认为是可以超越了短暂的人生,跨越了广袤的时空。
“当然,山水对我的意义还远不在此。在长年的山水写生创作中,我被大自然那种混沌的生命元气,苍茫的天地之力所深深折服。于是当我在神游山水中,时常能够深深感受到自然的浩大与人类的渺小。”他时常在想,当人类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是否仅仅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是否人们应该对自然抱有一些敬畏之心?从这点出发,他更愿意将“山水”从古人所说的“胸中的丘壑”理解成“心中的宇宙”。
“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永远是那么有限,我们对自然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因此在我的山水体系中,自然绝不是古人笔下‘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山水,而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惊扰的,是人力所不可企及的精神圣地!”
他之所以画无人山水是基于这样一个强烈的理念,许钦松认为,首先,自然山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而且是全人类的精神家园。现代性以来,自然受到了人们物欲的袭扰,对自然不负责任的掠夺,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使得自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也使自然山水受到了严重破坏。许钦松说,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日后都要为破坏自然的行为付出极大的代价。在此之前,他一定要在艺术上强调这个问题,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这是他山水画的使命之一。
许钦松的“圣洁山水”反对人文景观的进入,体现现代山水画精神,把山水画的功用层面的东西转化到形而上的精神层面,让现代的山水画欣赏者体会到自然的永恒,心灵的净土,这是非常有现代精神气息的,堪称当代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的典型。
从丰富的现代性元素中
找到了重建山水价值之路
许钦松的山水画创作着力点在他的现代价值重构上。在传统山水价值的结构上,积极吸收西方艺术的基本原理,诸如光、色研究,无限灰度的演绎,吸收和改造西方焦点透视后形成的新视觉法“广远法”,吸收版画的“刀法入画”,对传统山水笔法的改良“积笔法”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许氏山水的现代价值方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许钦松在这些丰富的现代性元素中找到了重建山水价值之路。此部分丰富形态和面貌的山水精品正是许钦松的现代山水研究印记。“我的画十分注重现代意识和当代意识,一边抓着传统,一边抓着当代,力求走出一个新的天地。”许钦松说。
“环视法”是许钦松为自己的新空间法下的定义,薛永年先生又称其为“广远法”,指的是许钦松在研究自己的山水画创作时发明的空间法。这个空间法的主要特点是学习和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基本法则“透视法”,以这个为基础来扩大传统山水画的视域,然后结合传统山水画不受空间限制的优势来实现许氏山水的广阔视域特点。这个新的空间法的创立当然是和他在尼泊尔所受到的视觉冲击有很大关联。因此,我们在许钦松的山水画作品中总能看到壮阔的大空间。
“大笔墨观”是许钦松提出的新“笔墨”的观念。“笔墨”是中国山水画,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国传统绘画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在现代中国艺术发展中受到质疑。在许钦松的“大笔墨观”的观念指导之下,他在他的现代山水画中展开了纯水墨的灰色调的极限研究。大范围的灰色的精妙变化、气势磅礴的新水墨演绎、“雪山山水”和“海岸山水”中重要元素“云、雾、雨、雪”的细腻描绘都是这个“大笔墨观”的实践结果。
“刀法入画”是许钦松把他版画生涯多年以来的木刻刀法研究和实践的功力援入到他新开创的现代山水中来。许钦松的“刀法入画”技术在许氏山水画中主要运用在山石、山体的皴法上。这使得许钦松山水画中的山石和山体坚韧而显得气势刚强、枯涩古朴。
“光色入画”也是许钦松在他的现代山水画研究注入的新方法。“光色入画”,顾名思义,主要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光”,另一个是“色”。就“光”这个要素而言,它是许钦松现代山水画创作中一个很主要的因素。自从雪山归来之后,许钦松始终觉得天光照在大地上的感觉十分奇妙、神秘,在天光的照耀下山体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于是这成为他山水画研究与创作中的一个重点。另外一个要素:“色”则是西方绘画特别是印象派的标志性的核心要素了。其实,“光色”传统是西方绘画传统的大宗,许钦松在这两个元素上的研究也是在吸收西方艺术的核心要素。
业余生活,兴趣广泛
善于运用“碎片时间”的文化达人
许钦松多年来担任着美术机构的领导工作,在社会文化发展特别是美术发展不断趋于多样观念并存、多种风格互补的大势中,他始终以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学养做好美术的组织工作,同时也以宽阔的胸怀和丰富的经验投入自己的艺术创作。
“我是个善于运用碎片时间的人,无论从事文化行政工作还是美术教育工作抑或艺术创作工作,我都是全情投入。”许钦松透露,生活中的他,兴趣广泛,旅行、唱歌、朗诵都是他所热衷的事情。艺术相通,也许便是这个道理吧。
面对取得的众多艺术成就,许钦松显得很坦然,“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大众,近年来我所创作的作品,就是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正视自然的神圣与伟大,学会理解与尊重自然万物。”